莱昂尼德·赫维奇
简介
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1917年8月21日—2008年6月24日)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机制设计理论之父”,以开创机制设计理论闻名,该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经济学、市场政策及社会制度分析。
赫维奇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后移居波兰,二战期间辗转至美国。他虽未获得正式的经济学学位,但通过自学成为经济学泰斗,长期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并担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1969年)。他的研究横跨博弈论、计量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尤其以激励相容和信息效率理论影响深远。
他的核心贡献是机制设计理论,旨在研究如何设计规则使市场或政策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仍能有效运行。1973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的《资源分配的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该领域的框架,提出激励相容原理(个人利益与集体目标一致)和显示性原理(促使参与者真实披露信息)。此外,他早在1947年便提出**理性预期**概念,为后来卢卡斯等学者的研究奠定基础。
2007年,赫维奇与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年90岁,成为史上最年长的诺奖得主。他的理论广泛应用于拍卖设计、公共政策及市场规制,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等转型经济体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