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库兹涅茨
简介
西蒙·库兹涅茨,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1901年4月30日—1985年7月8日)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国民收入核算之父”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奠基人”。
库兹涅茨出生于俄罗斯帝国乌克兰哈尔科夫市的一个犹太家庭,1922年移居美国,192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横跨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哈佛大学,并曾担任美国战时生产局官员、中国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顾问等职。
他的研究深刻影响了现代经济学,特别是在国民收入核算和经济增长理论方面。他系统化地建立了国民收入计算方法,并在1941年出版的《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详细阐述了核算体系,奠定了现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因此被称为“GNP之父”。
在经济增长领域,库兹涅茨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周期”(Kuznets Cycle),认为经济增长存在约20年的长周期,与人口增长和建筑业波动密切相关。他还提出了“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指出经济增长初期收入不平等会加剧,但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将逐渐缩小。这一理论对发展经济学和社会不平等研究影响深远。
库兹涅茨强调技术进步、制度调整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在1966年的《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系统分析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他反对仅用国民生产总值(GNP)衡量社会福利,主张更全面的经济分析方法。他的研究为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库兹涅茨于1985年逝世,享年84岁,其学术遗产至今仍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参考。